今年的“双十一”购物狂欢节,天猫再次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。然而,与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的预售活动却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。不少消费者反映,在天猫平台上,预售产品的价格竟然比直接购买还要贵,这一现象让众多消费者直呼“被割韭菜”。
10月14日晚8点,天猫率先推出了“双十一”的第一波预售预热活动,比去年提前了整整10天。与此同时,各大平台的直播主播也同步开启了预售活动,为这场年度购物盛宴拉开了序幕。然而,就在预售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,一些消费者却发现,预售产品的价格似乎并不如他们预期的那样优惠。
来自广东的消费者小林就是其中之一。她在预售开启当晚就下定金购买了猫粮、护肤品、日用品等商品。然而,在支付尾款后,她无意中发现,这些商品在预售期结束后的直接购买价格竟然比预售价格更便宜。小林仔细对比了自己购物车里的多个已支付定金的预售产品,均发现预售价格反而更贵。这一发现让她感到十分气愤和失望。
小林的情况并非个例。在社交平台上,不少用户都反映称,他们购买的预售商品价格比直接购买更贵。虽然涉及商品的预售后价格涨幅大多在1元至150元之间,但这种情况仍然让消费者感到十分不满。他们质疑平台为了“双十一销售数据好看”,故意将预售价格提高,强迫用户退款后二次下单购买。
除了价格问题外,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称,虽然预售产品有价保,但在申请价保退差价时却被商家拒绝。一些消费者提供了预售产品和直接购买的截图作为证据,但客服却以系统计算无差价或满减不算为由拒绝退差价。这一行为更是让消费者感到愤怒和无奈。
针对上述情况,天猫平台客服人员表示,如果出现预售价格比实际下单更贵的情况,建议用户退款并重新下单购买。然而,对于为何会出现预售产品反而价格更贵的情况,客服并未给出正面回答。只是表示平台会尽量完善各种功能,并向消费者表达真诚的歉意。
事实上,预售模式作为电商平台的一种营销手段,已经存在多年。然而,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,预售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。中消协此前发布的《2023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就指出,电商平台预售模式存在“最低价”宣传不属实、预售商品不价保等问题。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影响了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因此,对于电商平台而言,规范预售模式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已经迫在眉睫。平台应该加强对预售商品的监管力度,确保预售价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。同时,还应该完善价保机制,确保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能够享受到真正的优惠和保障。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,推动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此外,对于消费者而言,在购买预售商品时也应该保持理性和警惕。不要盲目跟风购买预售商品,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做出合理的选择。同时,在购买预售商品时也要仔细阅读商品详情和规则,了解清楚预售价格、定金、尾款等相关信息。一旦发现预售价格不合理或存在其他问题,要及时向平台投诉并寻求解决方案。
总之,天猫“双十一”预售遭质疑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,电商平台在追求销售业绩的同时,也要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只有真正做到诚信经营、优质服务,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,推动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以上就是天猫“双十一”预售遭质疑:消费者直呼“被割韭菜”的全部内容了,嗨牛软件站,您的网络资讯宝库,汇聚海量信息,每日更新不断,无论您是对科技新知感兴趣,还是热衷于追踪娱乐热点,这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。期待与您在嗨牛软件站相遇!
57.1M
点击查看45.4M
点击查看54.5M
点击查看49.4M
点击查看51.5M
点击查看66.4M
点击查看